互聯網行業(yè)2018年發(fā)展態(tài)勢
發(fā)布時間:2018-01-26
人民日報《新媒體》版第八次為讀者呈上“互聯網八大猜想”。
猜想1:智能產品串起智聯網。2018年,隨著人工智能研發(fā)和應用的深入,智能音箱、智能機器人、無人駕駛汽車等“黑科技”產品將嶄露頭角,并以更自然、更實用的方式融入生活。不僅如此,隨著5G、物聯網等技術的飛速發(fā)展,不同場景下的智能產品將串聯成“智聯網”,產生“1+1>2”的效果。比如,智能音箱除了可以播放新聞和音樂,還能成為智能家居“指揮部”,用戶只用對智能音箱發(fā)號施令,不用伸手、不出房間,就能遙控位于家中各處的窗簾、電燈、空調或熱水器。從互聯網到物聯網,從物聯網到智聯網,人工智能在飛速發(fā)展的道路上,不可忽視安全問題。人工智能產品應像一位披著隱身衣的可靠助手,帶來無處不在的便利,卻決不能在隱身衣的庇護下肆意妄為,危害個人信息安全、生命財產安全和整個網絡的安全。
猜想2:大數據紅利普惠生活。2018年,大數據將進一步從城市管理的“高級參謀”化身惠及日常生活的“貼心管家”。集納個人醫(yī)療信息匯編電子健康檔案,隨用隨取便于異地會診;把公共服務網點位置搬上數據“活地圖”,按圖索驥即可便捷到達;通過分析學生學習過程數據并靈活調整教學計劃,因材施教將更加精準;用戶瀏覽習慣的數據化,則將繼續(xù)提升社交網絡、新聞推送、廣告營銷的個性化和智能化水平。如何在收集數據的基礎上分析和使用數據、如何保障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,將成為大數據應用于社會治理的重要課題。
猜想3:網上政務精打服務牌.從“最多跑一次”到“不見面審批”,過去一年各地各部門網上政務建設明顯提速。隨著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持續(xù)推進,打通信息壁壘、精耕服務品質將成為新一年網上政務建設的關鍵詞。數據多跑路、辦事少跑腿,更通暢的信息共享意味著更優(yōu)質的服務體驗。未來,同地通辦、異地可辦,群眾辦事將不必糾結空間距離;部門協作、一號受理,跨部門申請將告別“水土不服”的尷尬。更全面的辦事類別、更明確的辦事流程、更智能的咨詢答疑,期待2018年網上政務能提供更便捷的服務,收獲公眾更多的好口碑。
猜想4:新玩法攪熱媒體融合。2018年,新聞還會有怎樣的新玩法,讓人期待多多。無人機航拍、VR/AR、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入,將繼續(xù)更新新聞產品的表現形態(tài);大數據手段的合理應用會產生精準的用戶畫像,新聞信息的生產、分發(fā)將更加智能;融媒體產品的交互性越來越強,新聞將不再只是單純提供資訊,更會在特定的場景下被逐漸賦予新的功能。新聞新花樣層出,媒體新玩法頻現,但用戶對優(yōu)質新聞內容的需求從來沒有改變。未來,只有那些有事實、有溫度、有價值、有品質的優(yōu)質新聞產品,才能貼近公眾、走進人心,占據傳播的制高點。
猜想5:“掌”上新生活更加便捷。2018年,各種新技術、新應用將加速從創(chuàng)新構想向商業(yè)應用邁進,人們將擁抱更便捷的新生活。導航時,行車路線選擇將更智能更暢通;網購中,個性化推薦將更準確地“猜”出你的需求;想去旅游,將會得到一份量身定做的攻略;在線學習,可以享受私人定制的學習計劃;智能家居、在線醫(yī)療等,也將加速發(fā)展,解決更多生活痛點。
猜想6:共享行業(yè)專注硬需求。2018年,中國共享經濟市場預計將趨于理性,去年涌現的一些較好的發(fā)展模式,或將進入收獲期。住房領域,共享住宅在深圳興起,通過提供在線短租服務,盤活大量閑置房產資源;制造業(yè)領域,國家智能鑄造產業(yè)創(chuàng)新中心推出“行業(yè)共享工業(yè)云”,提供企業(yè)云信息化系統解決方案;醫(yī)療領域,北京地區(qū)30家試點醫(yī)院啟動電子病歷共享調閱工作……共享市場方興未艾,將迎來更多機遇。
猜想7:個人信息升級保護傘.2017年稱得上中國網絡空間治理和個人信息保護發(fā)展史上的突破年,2018年或將進入個人信息保護的法治深化年。電子商務法草案稿結束二審,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已納入其中;《網絡安全法》配套制度正在制定,對敏感個人信息及其收集與使用行為的規(guī)范將更加明確具體;多位人大代表建議2018年加快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進程,并對部門職責進一步予以明確。
猜想8:自媒體回歸內容為本.新一年中,自媒體將加速“去粗取精”的進程,回歸“內容為本”。無論形式是圖文、短視頻、直播還是問答,無論內容是社會、娛樂、游戲還是科技,無論免費還是付費,制作精良的優(yōu)質、垂直內容將得到平臺扶植和粉絲追捧。原創(chuàng)乏力、粗制濫造的賬號將成為淘汰對象,一味博人眼球的低俗、獵奇、驚悚內容將遭到“淘汰”?,F在,越來越多的媒體平臺開始使用算法推薦技術分發(fā)內容,一方面能精準滿足用戶需求,另一方面卻可能造成閉塞的“信息繭房”。讓內容大餐既符合胃口又均衡營養(yǎng),新一年中,這個問題如何解決,值得思考。
猜想9:網絡廣告更為智能。廣告主對于網絡廣告的玩法更加熟悉,廣告類型也隨著原生廣告的發(fā)展而不斷進化,廣告與內容之間的界限愈加模糊。隨著網絡環(huán)境的不斷改善,視頻成為了人們接受信息更習慣的內容形式,視頻類廣告也得到較快發(fā)展。同時,AI的快速迭代也將在網絡營銷領域快速得到落地,智能營銷成為當前最火熱的名詞,也為行業(yè)注入新的機會點。
猜想10:新零售行業(yè)發(fā)展有所突破。新零售在2016年由馬云正式提出,2017年探索式落地,以“無界零售”和“智慧零售”的模式開辟了新零售之門。2018年將進入全面落地,新零售的普及將比電子商務更迅速,中國的零售行業(yè)將會煥然一新,商場、商家、超市、店鋪等都會用互聯網技術來提高自身的發(fā)展動能和潛力。
猜想11:內容發(fā)布市場更多元化。國家補貼趨于結束,分成將會持續(xù)。以往國家對宣傳渠道只局限在比較單一、古板的模式渠道,為了加快、加速信息宣傳的進程,補貼式鼓勵一些快捷的宣傳推廣模式,先后有今日頭條、一點資訊等獨立平臺崛起,百度百家號、騰訊企鵝號、頭條號、強勢入局,搜狐、網易、微博的積極轉型,共享創(chuàng)作的資源容量等,加快了內容發(fā)布的多種渠道、多樣化奠定的基礎和保障。
猜想12:區(qū)塊鏈發(fā)展空間巨大。區(qū)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的特性,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心化的信用創(chuàng)建方式,通過數學原理而非中心化信用機構來低成本的建立信用。這樣我們的出生證、戶口本、房產證都可以在區(qū)塊鏈上得到驗證,全球都會信任,這也就證明了我是我的世紀難題。在食品安全上面,借助區(qū)塊鏈技術,所有交易都建立起可靠機制,能夠讓食品鏈上的生產者、供應商、加工業(yè)者、經銷商、零售商、監(jiān)管機構以及消費者,能隨時獲取到食品來源與狀態(tài)信息,方便追蹤受污染的食品,加速問題食品下架,有效阻止食品安全問題的蔓延。區(qū)塊鏈有望帶領我們從個人信任、制度信任進入到機器信任當中。而機器信任便是一種不需要信任的信任,它放在那里,永遠都不會改變,我們不需要相信語言和故事,也不需要有鋼筋水泥、中央機構為基礎,不需要靠個人領袖背書,只需要知道那些區(qū)塊鏈上的代碼會執(zhí)行,也不需要擔心制度會被腐敗掉,就可以做到互相協作,低成本構建大型合作網絡。現在已經邁入了區(qū)塊鏈 3.0 時代,這就注定了區(qū)塊鏈應用范疇也更廣了,早已超越了經濟領域這一個范疇,未來將會構建出多樣化生態(tài)的價值互聯網,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。